外伤性心脏破裂是胸外伤中急危重症,病情发展快,死亡率极高,能否成功救治,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及急诊开胸手术治疗是抢救关键。近日,上海市东方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急诊科收治了一名因刀刺伤胸部导致心脏破裂和冠脉闭塞的患者,本着生命至上原则,医院马上开通绿色通道,经过急诊科、心外科、麻醉科、重症医学、手术室、医务部等多学科共同努力,因诊治及时手术成功最终将患者转危为安。
NO.1 急诊室 步步惊心
2020年11月17日零点08分,心外科宋之明副主任医师手机突然响起:“急诊抢救室有一名心脏刀刺伤的患者,请心外科急会诊。“接到电话后宋主任紧急冲向抢救室,眼见一名胸前渗血年轻病人躺在床上,病人精神状态较差,烦躁不安,呼吸急促伴恶心呕吐,64次/分,血压65/40mmHg,血氧饱和度93%,心电图提示心肌缺血,已经出现了休克症状。此时急诊室医生、麻醉医师一边紧急床旁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一边加用血管升压药物、补充容量,经一系列抢救后措施后患者血压逐渐回升。在患者左侧剑突位置有个长约2.5cm长的伤口,正靠近心脏体表投影区域下缘,听诊心音遥远,同时CT提示心包周边明显有积液存在。”心脏外伤、心包填塞“,随时有病情恶化出现心脏骤停风险,宋主任立刻向心外科万峰主任汇报了病人情况,万峰主任要求做好家属病情告知,尽快完善术前准备,并启动心外科急诊手术机制,联系手术室、麻醉科、重症医学等多学科共同参与救治。
NO.2 心外监护室 争分夺秒
经宋主任、急诊科王瑛主任医师和监护室吕新平医生共同商议后决定,为了稳定病情,降低患者进一步心脏破裂风险,迅速先将患者转入心外监护室完善手术术前准备。同时,医院启动了心脏大血管严重创伤紧急救治预案、开放绿色通道,患者在短时间内送入手术室。期间患者在心外监护室出现突发的室颤(导致心源性猝死最严重的并发症),经过床旁紧急电击除颤,补液,纠正电解质、酸中毒等抢救措施后病人心率、血压恢复,为进一步救治带来了机会。
NO.3 手术室 运筹帷幄
手术开始,宋主任打开心包后发现心包内积聚了200ml的积血,同时发现在心脏表面有长约2.5cm长的楔形破口,每次心脏收缩便有暗红色血液喷射而出-破口找到了,宋主任对患者心脏上的破口进行了严密缝合,彻底止血。但病人手术前下壁导联ST段抬高,这是为什么,心脏修补后,右心室跳动似乎还是偏差,仔细探查并未发现右冠状动脉未见明显损伤和血肿。宋主任还是不放心,仔细暴露右冠主干,血管流量仪和血管超声显像仔细对比发现,患者虽然右心冠脉没有直接受损,但间接暴力造成右心冠脉主干血肿,血流缓慢淤滞造成血栓形成,右心冠脉完全闭塞。于是宋主任取了患者小腿的大隐静脉做桥血管,在血肿的冠脉远端做了冠脉旁路移植手术。手术效果立竿见影,当右心有了重新血液供应后血流动力血就趋于稳定。而此时距离患者入院仅用4小时,命悬一线的年轻病人终于重获新生。患者术后2小时苏醒,4小时拔出气管插管,术后第二日转回普通病房。
NO.4 转危为安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心外科万峰主任表示:一般情况下心脏外伤患者病情来时都异常凶险,如果得不到及时救治往往有非常严重的后果。本例患者能够转危为安与精准的判断,争分夺秒的抢救,以及多学科的协作是密不可分的。这不仅显示了我院心脏外科在心脏创伤领域高超技术水平,同时也反映出以心脏外科、急诊科、麻醉科、手术室等团队默契配合。
我们不能选择生死,但救死扶伤就是我们的责任
我们所承担不仅仅是救治患者本身,更多的是挽救每个患者背后的家庭
只要你不放弃,我们就奋战到底
万峰,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法国国家外科学院外籍院士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心脏中心执行主任兼心脏外科主任,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医师分会发起人,首任代理会长、第二届会长、第三届荣誉会长、心衰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欧美同学会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分会会长,原北京大学心血管外科学系系主任。留学欧美8年,被世界著名《华尔街日报》专访誉为“跳动心脏外科的先锋”并荣登著名《远东经济评论》封面人物-被誉为“中国心脏外科开拓者”,多次荣获“中国医生集团十大影响力人物”荣誉称号。
擅长:微创冠心病外科、心脏瓣膜置换、心衰外科治疗及人工心脏辅助技术。
特需门诊:周二上午(陆家嘴院区)
宋之明,医学博士,上海市东方医院心脏外科副主任,同济大学曼德勒东方国际心脏中心心脏外科主任,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医师分会心衰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医师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欧美同学会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分会委员兼副秘书长。自2001年,师从我国著名心脏外科专家万峰教授,从事于成人心脏外科的工作。
擅长:微创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小切口冠脉搭桥手术,微创冠脉杂交手术,心脏瓣膜手术,微创左室成形术,微创内窥镜血管采集术
专病门诊:周三下午 微创冠脉专病门诊(陆家嘴院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