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一位82岁老爷子的故事——IABP置入、室间隔穿孔修补+室壁瘤切除心室成形手术

发布时间:2020-07-01 11:19 最后更新:2022-09-09 12:15 浏览量:共 1,128 次浏览

人是为活着本身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活着。

——余华《活着》

在接受IABP置入、室间隔穿孔修补+室壁瘤切除心室成形手术、气管切开、胆囊穿刺等多种有创治疗后,历经术后81天总住院时间、62天总ICU停留时间这一漫长的恢复过程后,夏老爷子终于在2020年6月30日下午顺利出院!

▲出院合影

夏老爷子今年82岁,是我科在2020年3月21日接收的一名急性心梗后室间隔穿孔的急危重症患者。夏老爷子一到院,我科内就进行了紧张的治疗措施讨论,同时又组织与重症医学科、心内科、麻醉科、超声医学科等全院多学科会诊,制定详尽诊疗方案。在4月9日上午,万峰教授主刀,在体外循环88分钟、阻断升主动脉62分钟后成功为患者实施了室间隔穿孔修补+室壁瘤切除左心室成形手术,术后继续在ICU接受进一步治疗。

回想当初,术后第一天查房,ICU病房人头攒动,医护们把夏老爷子的床给围得密不透风(幸好是层流病房,患者仍由呼吸机辅助通气),都在等待着术后第一次心动超声的结果。在超声科同事回报患者心脏搏动良好,原室间隔穿孔位置未见异常分流,心肌轻微水肿,左室射血分数稍低的结果后,大家都松了一口气。

▲4月10日 术后第一天查房

其实,这时候治疗的重担重新回到了ICU同事的肩上。不过,这些对见惯了大阵仗的ICU医护们来说,都不算事。久经重症医学沙场的马少林主任、郭建华副主任,以及新加盟东方心外团队的樊国亮副主任等人领衔的重症监护室团队在术前已经对患者的病情有了充分评估,术后的基本治疗方案也制定完毕,各项治疗细节已经落到纸面,与医护团队做了详细预案交班。具体到每项治疗药物的剂量与应用时长及对应患者反应的调整措施都已经考量到位,淋淋尽致。

该高龄患者术后的救治重点在于容量控制。因心梗后心功能显著减退,而手术左室减容,术后心肌水肿这些客观因素都进一步给术后治疗加大了困难,甚至100ml的容量误差都可能导致灾难后果。同时也要警惕心律失常,密切监测内环境变化情况。“走钢丝”是樊国亮副主任医师常常挂在嘴边的话。

而老年患者术后心功能恢复是个漫长的过程,术后气道管理更是重中之重。多次尝试脱机后,患者羸弱的心脏难以胜任躯体要求,术后长期带管难以避免。经过慎重评估后,郭建华副主任与沈叶舟主治医师为患者在床旁施行了气管切开。气切之后,吸痰与呼吸锻炼等治疗措施都得以更好实施。

后期患者因为长期卧床,肠外营养时间长,消化道功能减退,全身肌肉萎缩,术前的胆囊多发结石又并发了胆囊炎,患者又接受了胆囊穿刺引流,这些都进一步加大了术后康复的难度。幸得益于康复科同事和全体护理同事不辞劳苦,每日为患者早晚一次的康复锻炼, 患者最终慢慢恢复了过来。

这也许是夏老爷子第一次意识到,一个人要从躺在床上恢复到能坐在床上,也是个艰难的过程。

回到普通病房之后,在我科医护的精心照料之下,夏老爷子终于恢复到可以出院了。

▲夏老爷子经过病房走廊

6月30日下午是安排好的出院时间,夏老爷子家人齐齐早早到场,碍于新冠疫情管控,他们只得在病房门口的走廊等候。夏老爷子吃过午饭,脱下病号服,换上便装,医护搀扶着坐上轮椅。而后,万峰主任、樊国亮副主任来到病房与王小芳护士长、朱海华护士等人一起送别夏老爷子。护士长王小芳推着夏老爷子经过病房走廊,打开玻璃隔离门,在82天之后,夏老爷子再次回到了家人的怀抱。这一刻家人们的脸上写满了欣喜,一个劲地对医护们说着感谢的话,夏老爷子也百感交集,眼眶逐渐红润,没有笑容,只是缓缓举起了右手,对着医院外的世界比了一个剪刀手,仿佛在宣告:“是的,老子还活着!

去呼吸,每一次,或用力或温柔;去感受心跳,每一搏,或心潮澎湃或伤心欲绝;去继续活着,每一年每一月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你去拥抱剩下的旅程,而我们也会留在原地继续战斗。

      最后,特别感谢患者家属的信任,正是你们的支持我们才能最后一起走向成功。

注:文中出现的患者及家属照片已征得当事人同意。

相关文章

心脏破裂命悬一线,4小时生死抢救转危为安
左房粘液瘤致二尖瓣机械性梗阻病例一例
冠状动脉瘤样扩张伴狭窄病例一例
东方十二时辰:抢救一起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病人
make a difference:力挽狂澜